幼儿园大班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戏的由来:
在以前的表演基础上,我班幼儿对于表演的故事性的情节掌握得较有经验技巧,对表演游戏的目的更加明确,游戏的兴趣很浓,往往会倾向于扮演某一角色,有时也可能出现角色拥挤的现象,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注意到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反映角色的特征,还能够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内容进行想象,较有创造性地进行表演。部分幼儿愿意通过协商选择角色或轮流扮演角色,大部分还是倾向于由教师来分配角色,但在角色间的相互配合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培养,游戏的独立性较弱。《狐狸和兔子》这个故事生动,语言有重复性,适合大班幼儿表演,因此,这个月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生动的表现这个文学作品。
活动总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表演游戏活动,认真扮演角色,从中理解做事要动脑筋、要机智、要勇敢。
2、能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大胆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发展幼儿的表演和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4、加深对角色的认识,学习角色的优良品德。
5、学习设计和布置游戏场景,学会自制简单的道具,学会正确的使用和替代游戏材料。
6、爱护游戏材料,学会正确收拾和游戏材料。
《狐狸和兔子》
一、活动目标:
1、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地参加表演游戏活动。
2、在语言、动作、表情等初步学习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3、能合作设计和布置游戏场景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学会复述故事,以此培养幼儿对表演的兴趣。
2、物质准备。
(1)小兔、公牛、小狗、熊、狐狸、公鸡的服饰和头饰。
(2)兔子的房子一座。
三、活动过程:
1、引题:出示动物的角色引题。
2、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内容:有表情地、生动地向幼儿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记忆、复述故事情节等。
3、练习故事中的对话,要求表情和语气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
4、全班进行分角色练习对话。
四、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活动之前已学习过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孩子们对故事内容很熟悉,较快理解故事中主要意思,初步学会角色的对话,并掌握的较熟练。
对故事中角色的动作表演方面做的不够,幼儿在练习角色对话时,动作表现的较少。
推进:加强角色的对话练习,动作表演。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布置场景。
游戏: 幼儿对这个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了,因此在表演中比较得心应手,表演时的规则意识也大大的增强了,在平时自由活动中幼儿们也自发的组成一个表演队在小舞台进行表演,继续发挥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幼儿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主动的'参与游戏,在表演中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表演的经验进一步的丰富。
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本次游戏,在游戏中表现的较自主,如决定和谁玩,怎么玩,并会根据游戏的需要自主地布置改变游戏场景,同时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能较友好的和同伴交往协商,与同伴共同游戏,还会将自己对故事的新想法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给同伴,导致游戏不能顺利开展,还需要老师帮助协调,对于幼儿的表达能力还需要平时扎扎实实的加强。
在整个游戏开展过程中,较多孩子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表演,幼儿能够按老师的指导要求进行游戏,在常规上也比以前有进步了,许多孩子在游戏后都能主动地来好小组的物品,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即使解决,但与同伴协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美丽的小昆山》主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充分的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参观活动、远足活动等,使孩子们对小昆山的街道特征和变化、小区的设施和设备、山上的景物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感知到了我们小昆山在不断变得更加美丽,同时借助家长资源的利用,前期进行了一些调查活动、资料收集,使孩子们对小昆山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次活动是在主题中后期的一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帮助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小昆山的情感,推动主题的开展。
大班的孩子慢慢表现出了钟爱于竞赛这种模式,我们班的孩子在平时的游戏中也开始出现自发组织以竞赛形式来进行游戏,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交流与分享经验,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大胆尝试以竞赛模式来组织本次学习活动,通过在活动中不同的提问形式和教学方法来推动幼儿进一步了解小昆山。同时,在本次活动中也隐含着这么些内容:尝试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和遵守一些规则,知道团队合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的开展,所需的筹备工作比较多。孩子们自主组织了队伍,通过商量讨论各自给队伍取了个有象征意义的队名,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智慧。活动通过抢答题、必答题和思考题这三种形式层层推进,三种形式的'问题分别通过小昆山的传说和故事、小昆山现在的建设、小昆山的未来这三方面进行描述,是帮助孩子从对小昆山的古代了解,到小昆山的现代变化,最后展望未来的小昆山的一个过程梳理和总结提升。同时思考题中通过观看录像,让孩了解为小昆山的建设作出贡献的环卫工人和建筑工人,激发孩子对他们的尊重。让孩子展望未来的小昆山将会是怎么样的,是将孩子的经验从生活出发回归到生活,进一步体现出对小昆山的爱。
本次活动目标为:
1、尝试在竞赛、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小昆山的美丽。
2、激发幼儿喜爱小昆山的情感。
内容与要求:
1、尝试在竞赛、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小昆山的美丽。
2、激发幼儿喜爱小昆山的情感。
活动重点:在竞赛、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小昆山的美丽。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喜爱小昆山的情感。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前期了解了小昆山街道上的商店、小吃店、许多小昆山的不同景点,小昆山休闲、购物等地方,并进行了记录,银杏树、西部渔村照片,建筑工人工作的录像等
2、事先预告本次竞赛时间,幼儿自主组织4队参赛队,并为队伍取名及口号,竞赛现场布置工作等。
活动流程:引出主题--幼儿竞赛--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师:各位小选手,你们好!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我爱小昆山"大比拼》的活动,首先请各队的队长来介绍一下自己的队伍。
2、幼儿互相介绍(队名、口号…)
3、讲师讲述竞赛规则:今天我们一共分三种类型的竞赛题目,有抢答题、必答题和思考题,回答对一题就得到一面小红旗,在竞赛过程中,如果哪组队员违反规则,那么会失去一面小红旗,最后,看红旗的多少来分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你们都明白了吗?。
二、幼儿竞赛
(一)抢答题
1、教师提出要求:首先我进入的是抢答题部分,再次提醒各位,一定要在"开始"后才能按动你们的小玲,进行抢答,否则将作为犯规。
2、问题:
(1)"小昆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什么?
(2)请你说说小昆山的由来?
(3)出示银杏树照片:这是什么树?请你说出有关于它的故事?
(4)你知道"二陆草堂"里很有名的两个古人是谁?
3、教师小结:原来小昆山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是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好,我们来看一下各队的得旗情况。
(二)必答题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抢答题,下面进入必答题部分,我这里总共有四道题目,每队选择一题进行回答,回答正确得到小红旗,如果回答不出,得不到小红旗,但其他队可补充,回答正确得小红旗。
1、提出要求:每道题背后有加法题目,每队指派一位选手,按着要求进行选择。
2、问题:
(1)请说出小昆山最高的楼房和最漂亮的小区?
师:其他队对良祥宾馆和玉昆小区还有哪些了解你也可以来说说。(前面答对的有红旗,补充的也能得到红旗)
(2)出示西部渔村照片:猜猜这是什么地方,人们可以在里面做些什么事情?
(3)请说出你喜欢小昆山的2个理由?
师:还有哪个队和他们喜欢的是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补充,补充完整也可得到红旗。
(4)请说说小昆山现在和以前有些什么变化?说出两个变化。
3、教师小结:
听你们这么一说,原来小昆山真的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这里环境优美,购物方便,而且还有很多休闲的地方,很适合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初步理解和学习诗歌,并在此基础上仿编诗歌。
3、通过想、看、听、讲来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好意境。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蝴蝶、蚂蚁、小青蛙、小兔、红花、荷叶、树叶、蘑菇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
1、 教师提问,引出主题
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了许多小动物。看,谁飞来了?(蝴蝶) 谁走来了?(蚂蚁),
那一跳一跳的是谁啊?(小兔),还有谁也来了?(青蛙)
他们玩的正开心呢,突然下起雨来了,哗啦啦,哗啦啦。
下雨的时候你们怎么躲雨的呀?(雨伞、雨衣等)
可是小动物们都没带伞,我们快快帮小动物们找个地方躲雨吧!蝴蝶可以到哪里躲雨呢?
(各种动物逐个提问,如果没有自己要的答案,就说“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老师把大家说的方法组合在一起,编成了一首诗歌,请你们来听听
(一边念,一边出示“伞”)
《伞》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撑开美丽的伞。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伞,
黄黄的树叶是蚂蚁的伞,
绿绿的荷叶是青蛙的伞,
白白的蘑菇是小兔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二、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感受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提问,幼儿感受诗歌结构
啊,小动物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伞,而且都非常漂亮。老师现在想请考考你们了,
刚刚的老师用了什么好听的词来形容花朵了呀?(依次提问树叶、荷叶、蘑菇)
啊,这些词都非常的好听,那我们一起把刚才诗歌念一边吧(教师主要负责前两句和后两句,中间三句由幼儿负责)
2、 幼儿分角色朗诵诗歌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小游戏,请你们在心理先想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这首诗歌里的哦。待会儿我们一起念诗歌,
轮到哪个小动物出场了,就请你们模仿那个小动物走路的样子,躲到自己的伞下面来。
三、 仿编诗歌
1、教师提问,扩展幼儿经验
小朋友们想想,红红的.花还能是谁的伞呀?蝴蝶还能把什么当做伞呀?(蜜蜂,树叶)
那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小动物需要伞呀?他们可以拿什么当伞呢?
2、教师及时整理,组合成新诗
活动反思:
1、在请幼儿进行创编过程中,没有进行举例,而是请幼儿自己直接进行创编,提高了难度。
2、在请幼儿熟悉儿歌时,请幼儿一边模仿一边上台,站在“伞”的旁边,没有意义,可以请幼儿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请幼儿进行创编时,幼儿始终围绕教师所展示的图片,而不能发散思维。此时教师应及时将图片撤离,在熟悉诗歌的最后阶段就可以将图片撤离。
4、在游戏阶段,可以增加伞的数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并自然引导诗歌创编。
5、在诗歌创编的过程当中,教室分阶段请幼儿创编,首先是一句,然后是两句,这对幼儿来说难度提高,可以分小组共同创编,并将他们的成果用图画展示分享。
活动意图:
《勇气》这本书非常的生动而有趣,作者撷取了生活中的许多场景,说明如何克服困难,表现出勇气。故事简简单单,但是蕴含了许多道理,真的做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简单、复杂,都是得需要勇气,才能把事情完成、做好,生活也好......有了勇气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理解勇气含义。
2.能用“勇气,是……”讲述绘本内容并进行仿编。
3.结合生活,感受拥有勇气的力量。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字卡、10幅画面的图片、勇气之书。
2. 有阅读绘本的经验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勇气。
1.看一看《勇气》这本书,讲了哪些关于勇气的事情。
(二)集体阅读理解勇气的不同形式。
1.教师朗诵。
2.幼儿分析画面内容。
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关于勇气的事情?
(1)“智力竞赛”的画面。
(2)“女孩骑车”的画面。
(3)“黑夜”的画面。
(4)“主动讲和”的画面。
(5)“主动打招呼”的画面。
(6)“不摘花”的画面。
(7)“糖果”的画面。
(8)“不讲话”的画面。
(9)“堆沙堡”的画面。
3.师幼讲述绘本内容。
4.原来勇气有很多种,勇气是勇敢,勇气是控制,勇气是主动,勇气是坚持。
(三)用“勇气,是……”句式进行仿编。
1.我们看到了这么多关于勇气的事情,那小朋友的勇气是什么呢?
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勇气,并用“勇气,是……”进行讲述。
2.师生集体讲述自制图书《勇气》
(四)了解勇气的内涵。
1.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勇气,但是有的人他们的勇气特别大,能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呢!书本中也有一些勇气很大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2.师生继续欣赏绘本,了解勇气的内涵。
活动延伸:
续写勇气——收集记录自己的勇气,制作成勇气之书。
活动反思:
绘本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图片。勇气有很多种。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勇气是勇往直前的气魄,是敢想敢干毫不畏惧的气概。 勇气是勇敢地面对自己,不恐,不惧,不惊,能够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便是真正的勇气,相信通过这节活动,大家会对勇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勇气是我们大人孩子都需要的东西,只是要需要很大的勇于去做到勇气,他不仅启迪孩子,也足以让我们成人受教。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及用途。
2、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自制的温度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谜语--玻璃身体直伸长,一根红线在中央,有时上来有时下,人们生活需要它。
请幼儿猜猜谜底。
幼儿:电梯……老师在大屏幕中出示谜底--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平常在哪里见过?(每次洗澡的时候)
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温度计测量奶瓶或浴缸里水的温度?(看看谁热不热,凉不凉)
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什么?(体温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间)
4、观察大屏幕,让幼儿说一说再用温度计测量什么?出示图片(食物汽车植物鱼)
5、老师出示自制的温度计,让幼儿观察:
(1)温度计上最大的数字50,最小的数字0.
(2)水银
(3)长短不一的3种线,长短不一的线代表什么?(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三、让幼儿从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面的温度提问:你们的温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温度计测量的地方(阳光晒的地方温度高,阴凉的地方温度低)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了解一下在同样的地方为什么测量出来的温度不一样?为什么温度计还有测量动物?还有测量植物的?
活动反思:
1、将学生被动观察改为学生创新设计、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将教师单一讲授改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单位及摄氏温度的规定,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物体的'温度,并能将“小资料”中的空白填上。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对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又能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了STS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在学生明确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基础上,来为下面设计自制温度计的刻度作铺垫。
3、让学生动手自制温度计,让他们感受创新的快乐,然后再将自制温度计和实验用温度计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也把《温度》中需要传给学生的知识在他们自然地渴求中交给了他们。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