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
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KT板制作大饼。
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图书。
3、自制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 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 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 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3)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
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 、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三、送饼干
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
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
韵律《饼干歌》
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一起做饼干呢!
饼干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一、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 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 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 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 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 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 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 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 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模仿动作。
2、 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 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 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轻音乐)
2、 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 ……此处隐藏2557个字……图片)
3。 以“洋娃娃作客”引出彩色的花布。
小结:漂亮的衣服是用彩色的花布做成的,我们也来印一印美丽的花布,送给洋娃娃做衣服穿。
二、观察活动,学习印制方法
1。 介绍辅助材料:藕节、积木、瓶盖等印章。
2。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印章的用法:(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小朋友一起来,选个印章印花布,轻轻蘸一蘸,用力按一按,蘸一蘸,按一按,蘸一蘸,按一按,用完把它送回家。
三、操作活动,印制彩色花布。
1。 提醒幼儿在纸上均匀地印画。
2。 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用力在纸上按。
3。 注意卫生,强调一种印章只能蘸一种颜色,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 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四、展示作品,评选最美花布
1。选一选,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花布。
2。小结:今天小朋友们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从而使幼儿对各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识,以此增强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讲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主持人:明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端午节)
支持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我们会用各种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我们会在这一天里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
小结:在这一天里,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
主持人: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二、幼儿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1、端午节由来的.短片。
2、人们裹粽子的短片。
3、人们赛龙舟的短片。
4、学念儿歌《五月五》。
三、活动结束,主持人总结。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设计意图: 毫无疑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声音等,都是会让孩子们感到好奇的内容。有关动物的主题永远是孩子们探究的重点之一。
很多动物不仅生动可爱,也很美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可挖掘。在参与了《动物世界》之《大熊猫》这一活动后,孩子们明显更爱模仿小动物了,她们妙趣横生的样子,让我灵机一动:何不生成一节音乐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动物们身上感染更多的艺术气息呢?
音乐主题活动《谁在叫》由此而创设。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学习领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体验愉悦欢快的情绪,初步了解几种动物的生态关系。
3、发展幼儿创编歌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①学会并表演歌曲《大熊猫》
②从生活中、影视图片中收集,了解多种动物资料。
2、物质材料准备
①《大熊猫》音乐磁带;《谁在叫》音乐磁带。
②多种动物头像图片、及对应的嘴形图片
(如小猫、小鸡、小鸭、小猪、老鼠、小鱼、小象、小狗、青蛙等)
③简单背景图,表现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
(如图片的起伏:高区对应歌曲高音、低压对应歌曲低音)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1~24小节)
1、听《大熊猫》音乐,表演入场;
2、导入新课题:动物世界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和小朋友做游戏。
依次挂示“小猫”“小鸡”“小鸭”“小猪”头像图片。
3、引导幼儿依次表现以上几种动物的叫声,并从图片筐中找出相对应的动物嘴形贴在预留背景图中。
4、教师模仿动物叫声、范唱,幼儿学唱。
从图谱一目了然可以看到:对照动物头像唱出小动物名字:对照嘴型唱出动物叫声。
5、对应图谱观察讨论: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节)
6、分析讨论:几种常见动物的生态关系,导入歌曲后半部分的`学习。
7、学习领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视幼儿能力由教师先领唱、幼儿合唱,逐步到幼儿领唱、合唱。
第三部分:创编歌曲
8、请幼儿充分发挥想像;
①你在生活中、动物园里、影视图片中分别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
②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
③尽可能将图片筐中准备的图片出示出来
(如青蛙、小鸟、小狗等)
9、利用创编的歌词,结合已有旋律,创编歌曲。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制作、收集多种动物图片,学习、讨论各种动物。
2、准备音乐旋律伴奏材料,为幼儿创造、表演提供平台。
活动反思: 《谁在叫》是一首2/4拍,七声宫调式的儿童歌曲,该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本活动使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学唱了歌曲《谁在叫》,尝试并使用了“领唱”“合唱”的唱法,用旋律线的背景图方式,浅显地培养幼儿对高音区和低音区唱法的简单感受,幼儿积极性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不足之处,对第二部分的展示较少,幼儿在唱的时候,对歌词、旋律掌握不太明朗;对幼儿启发创编的力度还不够,同时应作好系统归纳的准备(如提前准备可能出现的青蛙、小鸟、老虎等,小狗、牛、羊等动物图片,用白极预留空间,及时展示幼儿的创造成果;也可给幼儿提供。自制图片、图谱的空间,让幼儿把想唱的画出来)让幼儿更多体会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总体来讲,幼儿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学会了这首42小节的歌曲,并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我觉得幼儿的能力不错,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