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模板锦集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意图:
垃圾分类在我们这个时代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们的步行街,也有了垃圾分类筒。如果幼儿也能学习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在实际生活当中,去进行操作和运用。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抓起,逐步学会并掌握垃圾分类的本领。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认识能力有限,因此让他们从最基本的纸垃圾和塑料垃圾分起,而后逐步提高,养成把垃圾分类放置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作客的过程中将垃圾按纸制品和塑料制品分别放置。
2、让幼儿感受洁美家庭的良好氛围,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纸与塑料的初步概念
创设猫妈妈家的情境,垃圾筒,食品,等。
活动流程:1、情境导入、明确要求;2、操作练习、检查评价;3、巩固练习、集体纠正;4、及时教育、体验乐趣。
活动过程
一、以猫妈妈请小朋友去做客的情境导入
二、引导幼儿在作客的`过程中将垃圾按纸制品和塑料制品分别放置。
1、认识猫妈妈家的垃圾筒.
2、猫妈妈招待小朋友,老师提出放垃圾的要求。
幼儿品尝食物,第一次尝试收拾垃圾。鼓励幼儿大胆讲讲自己的食品是何包装。
三、巩固练习分类放垃圾的技能。
1、创设以帮猫妈妈收拾院子的情境,让幼儿进行第二次垃圾分类。
2、幼儿分类,老师指导。
3、检查对错。
四、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
1、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技能。
师:猫妈妈家的垃圾这样一分,就把一些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分出来了,真方便,我们小朋友家里也可以和猫妈妈家一样,把垃圾分一分。
2、幼儿舞蹈庆祝劳动成果。结束。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渗透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若干,如6、39、138等,金色珠。
2、学具:1——100数卡、金色
3、练习P19 。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复习100以内的数。
——现在我们来一个数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数,要注意看数数的要求,哪个小组数完了就大声的告诉大家“我最快。”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而且数数数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看黑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认识数位。
——出示“金色珠”:金色珠一个一个地出现,10个被穿成一串;一串一串地出现,10串又串成一大片。)
—— 谁能完整地说说10个1是多少?10个10是多少?
——教师拿出写好的数字卡片,如39,先读出卡片,请幼儿用金色珠来摆一摆,然后取出数字卡片“ 30” 和“9”,(这里是重点。请幼儿观察30、9放在一起和39,各是几位数。)
——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如果把30、9合起来写就是309,它就是三位数,在百位上就是300了。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8”,认识百位。
3)幼儿自己取卡片上的`数字,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2、分组活动。
——听、摆、说数。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随意报出一个200以内的数字,另一名幼儿先摆好金色珠,再对应数字,然后说说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各是几,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做练习P19页“金色珠与数位器”。
3、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幼共同小结:个位的“1”是表示1个1,十位的“1”是表示1个10,百位的“1”表示1个100。
——整理学具。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画面的主要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了解救生圈的作用,认识常见的会游泳的动物。
3、乐意参加讲述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小狗、公鸡、小鱼图片、背景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图片(救生圈)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救生圈有什么大本领?
小结:救生圈可以帮助不会游泳的人游泳。
二、感知理解画面的主要情节,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讲述。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讲一个有关救生圈的故事。请你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告诉我们,好吗?
图一提问:谁来了?小猫去干什么?
图二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刚刚看了两幅图,我们知道了,小猫去河边钓鱼,它发现了一个救生圈。
图三提问:小猫看见了谁?它会怎么对青蛙说?青蛙又会怎么回答?想想青蛙会怎么游给小猫看?请你学一学。
小结:小猫问小青蛙:“这是你的救生圈吗?”小青蛙说:“谢谢,不是,我会游泳,不用救生圈。”说完,小青蛙“扑通”一声就跳进了河里。
图四提问:小猫又看见了谁?它会怎么说?乌龟又会怎么回答?
小结:小猫问小乌龟:“这是你的救生圈吗?”小乌龟说:“谢谢,不是,我会游泳,不用救生圈。”
图五提问:小猫又碰到了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小猫问小鸭:“这是你的救生圈吗?”小鸭说:“谢谢,不是,我会游泳,不用救生圈。”
图六提问:这到底是谁的呢?看看谁来了?它怎么了?他们会说些什么?
小结:小鸡着急得赶来了,小猫问:“小鸡,这是你的救生圈吗?”小鸡说:“是的,谢谢你,这是我丢的。”
图七提问:小鸡在干什么?小鸡怎么会游泳的?
小结:戴上救生圈,小鸡也会游泳啦!
总结:你们看着图片讲的故事真好听呀!我们把这些图片连起来,再来听听这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谁的`救生圈》
二、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
1、现在,你知道这个救生圈是谁的了吗?
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谁是会游泳的?谁需要救生圈?
三、迁移新的知识经验。
1、师:除了小鸡,还有谁也需要救生圈呢?
2、游戏:谁的救生圈。
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小动物,它们是小狗、公鸡、小鱼(出示小动物的图片),我这里也有一个救生圈,会是谁的呢?请把你觉得会游泳的动物贴到河水里,不会游泳的,贴在草地上!自己动脑筋哦!去后面的桌子上试一试吧!
3、引导幼儿迁移故事中的语言来问一问,说一说。
活动目标
1.了解头发的基本特性,知道头发的作用和种类。
2.初步知道一些保护头发的方法。
3.通过设计发型,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练习卡:贴头发
2.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3.幼儿操作用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练习卡图片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宝宝甜甜的笑脸多可爱呀。
咦!宝宝是头上少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宝宝的头上没有头发。
二、头发有什么作用
1.你们知道头发有什么用呢?
(鼓励幼儿发散想象)
(1)美容作用
(2) 保护作用:成千上万根头发包裹着头颅,能使头部免受外界机械性和细菌的损害,
对健身起着重要作用。
(3)感觉作用:头发的感觉比较灵敏,由它发出的信息传送到大脑,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4)调节作用:头发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
2.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
(梳头、剪发、洗发、戴帽子、抹头油等)
三、头发的颜色
1.出示图片:男孩,女孩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出示图片:白发老人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人老了,头发会慢慢变白的。
3.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
小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很多人喜欢染发,让头发变得五颜六色。
外国人的头发有黄色、咖啡色、红色、金色等。
四、设计发型
1.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1)图片上有些什么发型?
(2)你喜欢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3)头发还可梳成什么样子?
2.发型设计师
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发型?给谁设计的?
3.介绍活动材料。
(1)用剪刀为魔发娃娃剪出发型。
(2)用辫线为可乐瓶娃娃设计不同的发型。
(3)以乒乓球代表头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出发型。
(4)在纸上画出发型。
五、评选优秀发型师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自己的创意设计?
为谁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用太空泥等材料创造性地装饰不同的瓶子。
2、感受彩泥等不同材料装饰瓶子所带来的美的体验。
3、幼儿能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的创意作品,产生做事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色太空泥和不同样子的透明塑料瓶。
2、装饰好的花瓶图片。
3、幼儿用书(一)第6~7页。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已装饰好的.瓶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激发活动兴趣。 提问:
你最喜欢哪个瓶子?为什么?
二、欣赏幼儿用书,掌握装饰方法
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一)第6~7页,了解并掌握装饰瓶子的方法。 讨论交流:瓶子漂亮吗?说出你觉着它最漂亮的地方。
引导幼儿了解装饰的要点:可将主要花纹装饰在瓶腹、瓶颈;还可在瓶口、瓶颈上配各种有规律的花纹。
三、幼儿动手装饰、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造性地装饰。
四、欣赏作品
布置小展台“多彩地瓶子”,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延伸:
还可以怎样装饰瓶子?与爸爸妈妈合作用不同材料装饰瓶子。
活动目标:
活动目的:
1.懂得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能按照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特点,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资源
2、垃圾分类标志、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播放《小区怎么了》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提问: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有什么感受?使幼儿了解垃圾可以污染水源、破坏提让,危害人们的健康。
2、了解垃圾的分类,学会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特点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的方法。
(1) 欣赏《垃圾制作的.工艺品》教师教学资源,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是可回收垃圾?
(2) 结合幼儿学习资源,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讨论:图片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教师小结;能被人们重复利用的,叫做可回收垃圾。不能被人们重复利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垃圾,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幼儿做“小小清洁员”,尝试将垃圾按章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特点分类。
(1)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认识可会后垃圾以及不可回收标记,套路垃圾分类的方法。
(2)结合幼儿学习资源,按要求对拉近进行分类。
(3)结合《小区怎么了》教师教学资源,请幼儿做小小清洁员将小区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分类中了解废旧电池是有害的,应单独助理。
4、播放《美丽家园》教师教学资源,感受整洁的环境带来的舒适感受,懂得爱护环境。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2、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意义,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3、指导幼儿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4、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感。
活动准备:
提前两天将洗净的蛋壳浸在醋里 收集幼儿的漱口水若干杯
故事准备《爱吃糖的老虎》
活动过程:
1、故事《爱吃糖的老虎》引出主题
提问: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老虎的牙齿怎么了?
引出问题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坏掉的牙齿。
2、找龋齿
(1) 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 观察长有龋齿的幼儿的牙齿
(3) 变黑坏掉的牙齿叫龋齿
3、利用实验探索龋齿形成的原因
(1) 幼儿讨论: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2) 观察幼儿漱口水,请幼儿观察里面有沉淀物质,请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酸的 臭的)这中酸得、臭的物质会对牙齿产生怎样的影响。
(3) 观察蛋壳浸在醋里的变化并讨论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小结:食物残渣在细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形成龋齿。
4、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形成龋齿(少吃甜食 早晚刷牙 吃完东西漱口)
5、结合《刷牙歌》教会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结束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