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图片简笔画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下面我们为你带来雷锋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雷锋的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时,当年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总务股长陈日东就站在雷锋旁边,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来,才1.54米,量体重54公斤。给他体检的是个老医生,摘下老花镜说,‘雷锋,你的身长、体重都不合格。’雷锋回答,‘这两天感冒,今早到现在还未吃饭。’当时我还在旁边说,‘小雷,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早晨我们不都是吃了两个酥火烧、一碗酸菜吗……’”
雷锋一句天真的话逗乐了体检医生伍哲明。他笑着对雷锋说:“你肚子好大呀!一顿饭能吃两斤。”雷锋却十分认真地回答:“医生,我真的很能吃。”
体检后,雷锋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对他们说:“如果不给我换军装,我就穿便衣去。”雷锋那种对参军的执著态度和决心,让焦化厂的领导李钦荣于心不忍,松口同意他去当兵,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因为雷锋是生产骨干。
雷锋再把进攻的路线锁定在辽阳市武装部和接兵部队。他特意向厂里请了假,从弓长岭走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武装部,几乎天天都去哀求。为了等着见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他甚至在值班室里蹲了一宿。
连续几天,终于见到余新元,雷锋发挥他的优势,缠着他讲自己的苦难史,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并把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吸引过来听雷锋讲家史。
让余新元没想到的却是,第二天雷锋就拎着一只棕色小皮箱跑到兵役局里来,说,“政委,我把这点家当都带来了,这回我走定了,叫当不叫当都这样了!”
他放下皮箱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到处抢活干,以少见的固执与坚决,让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
接下来为雷锋做说客的人增加得更多,除了矿上的领导,甚至连担任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替他说情了,因为他每天为各房间打扫卫生,宣讲参军愿望――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甚至与余新元的爱人田儒文(当时的辽阳医院外科医生)也相处得跟亲生母子似的。
余新元更被雷锋的决心所感动,打算帮助他,为这件事他找了辽阳市书记曹奇,向地方政府汇报了雷锋想当兵的这个难题。雷锋是普通公民,当他的问题部队解决不了时,地方政府的支持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作用。
曹奇认为这样的好青年虽然身体条件不合格,但政治条件合格,同意并支持去当兵。有了地方的支持(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借口),余新元于是“设计”让雷锋先去新兵营当“便衣通讯员”,让他直接去接触部队的接兵干部。
余新元直接找了新兵营教导员李恒基:一开始,李恒基依然要坚持原则,余新元就再找戴明章商量体检如何通过的问题,戴明章担心体检表的问题。
余新元只好再想办法,去找主检医生吴春泽,吴不肯签,担心犯错误,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很纯正的。
最后还是余新元想到一个权宜之计,他在“甲乙丙丁”几类表中,填了份“丙”字表,因为每一百个兵里有五个预备数,如有人到部队里复检不合格,地方上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以再补两个。这样,雷锋终于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候补名额。
雷锋对工作特别细心,每次交接班,他总是把机车认真检查一遍,擦洗干净,把工具整理好,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才把车交给周玉凤,工作中从未发生过差错。
说起对徒工的关心,最让人难忘的是雷锋教张尚德了。张是陕西大荔县户家乡人,朴实能干,就是没多少文化,不会看图纸,识字太少,学起来非常吃力。对此,雷锋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给他讲,并手把手地教,终于使小张掌握了技术,学会了操作。记得有一次,张尚德把半个月的饭票全丢了,急得团团转,雷锋知道后,马上把自己的饭票塞到张尚德手里。待日后领到饭票给雷锋还时,雷锋怎么都不要。
在和雷锋相处的日子里,雷锋总是衣着朴素,从不乱花一分钱,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上级号召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雷锋给车间做了一个节约箱,里面装着螺钉、螺母、皮管等,都是平时捡来的,机车哪里需要,随时都可以取出来用,节省了不少开支。雷锋对节油也很重视,平时大家给推土机加油都是用桶给油箱里灌,不小心就会使油洒出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找了几根旧皮管子,输油时将管子插入油桶和油箱里,减少了浪费。
雷锋和蔼可亲,大家在一起时无话不谈,他常给大家讲学《毛选》的体会,书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好多地方都划上了道道。周玉凤还知道雷锋有一个小名叫雷振兴。那时,雷锋有一个笔记本,里边常记些学习体会、业务数据什么的。本子中间还剪贴着一篇雷锋在《望城报》发表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上面的署名就是“雷振兴”三个字。
当周玉凤问雷锋为什么要改名时,雷锋说:“这是我去年来鞍钢前才改的。在家时,我哥哥叫雷振德,我叫雷振兴,这是按辈排下来的,意为树德兴业。我现在是一名工人、共青团员,将来还要参军、入党。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要做一名先锋战士,争当革命的开路先锋!”雷锋真不愧名副其实,工作中处处带头领先,给大家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周玉凤和雷锋所在的班组,大都是年轻人,由于雷锋的带动,大家朝气蓬勃,工作相当出色,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在当年二月份,连续两周被评为红旗班组。大家团结合作,情绪高涨,为了留下这美好的时光,他们班组还特意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照。照相时共有11人,车间领导和其他老师傅坐在前排,他们5名徒工和雷锋在后排站着。雷锋个子低,为了好看,摄影师还特地给雷锋脚下垫了两块砖,这样才和大家一样高。如今这张六寸大的黑白照片,成了他们珍贵的纪念。
周玉凤在鞍钢学习了半年多时间,和雷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雷锋送给他们每人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上面还写有留言,字体是窄长的,向一边倾斜着,和雷锋日记的字体一个样,全是鼓励的话。
雷凯和雷锋原本不相识,但两个人却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成为一对“革命的亲哥俩”。31封泛了黄的雷锋亲笔书信,成了那段“亲哥俩”岁月的最详实记述。
雷凯,时为某步兵团8连班长,连里的神枪手,1962年2月在沈阳共青团代表会上与雷锋相识,会后一起到部队巡回作报告,期间相处40多天,而就在这短短的40多天里,雷锋的光辉思想却给雷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雷锋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好学上进的思想品德,给雷凯以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一天晚上,雷凯看完电影回到招待所,看到雷锋正埋头读毛主席著作,便坐在他身边称赞道:“你真用功啊!”雷锋笑了笑,说道:“我一天不学就不舒服,学了毛主席著作干工作才有劲。”说完又埋下头继续读书。雷凯见他还不想休息,就问:“学的什么文章啊?”雷锋的目光没有离开那本书,说道:“《将革命进行到底》,以前学了,学得不透。”雷凯慨叹道:“我也想学,就是学不会。买了二十多册毛主席著作单行本,都看了,但都觉得不如小说好懂。”听到这里,雷锋抬起头,关切地说:“要活学活用。”接着,他就讲起《将革命进行到底》来,从反动派本性讲到我们的任务,又从我们的任务讲到服役态度,并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雷凯,还逐条教他作笔记。从此以后,两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0点多钟。
雷锋留给雷凯的印象之深,雷凯一生都无法忘怀。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时常提到各自的家。每每这时,雷锋总是说:“祖国就是我的家,革命队伍就是我的家。”
有一天,雷锋和雷凯去散步,走到一家照相馆门口时,雷锋提议:“咱俩合个影做纪念吧!”雷凯欣然同意。走进照相馆,雷凯开好了发票,两人便在柜台前商量印上个什么字。雷锋眼前突然一亮,说道:“就叫兄弟俩合影吧。”雷凯点头赞同:“好!好!好!”可他们照相的事,却引起了照相馆服务员的疑问。服务员认识雷锋,知道雷锋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和兄弟。现在发票名头上写着雷凯,照片上还要印上“兄弟俩合影”的字样,这不明明是他的兄弟吗?服务员疑惑地问:“雷锋同志,我听说你是没有家的啊,怎么又出来了个兄弟?”雷锋笑着答道:“我没有小家却有大家啊,革命队伍就是我的大家庭,我们是革命的'亲哥俩。”“革命的亲哥俩”,雷锋回答服务员的话,说得雷凯心里滚热。他们俩都站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同呼吸,共命运,称得起是“革命的亲哥俩”。
革命亲哥俩分别以后,还经常保持着书信联系。直到殉职,雷锋共给雷凯写了31封信。信中满是对雷凯的关怀和鼓励。此后,雷凯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发扬钉子精神,更加勤学苦练军事技术,成为了全军闻名的神射手,被评为“战士标兵”,并被选为国庆观礼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团里随即号召全体指战员“远学雷锋,近学雷凯”,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高潮。直到今天,该团的学雷锋活动依旧有声有色;“革命的亲哥俩”的故事,依旧在该团绘声绘色地流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