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年儿童画
导语:新年到,大家新年好!又到送祝福的时候了,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庆祝新年儿童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庆祝新年儿童画大全
篇一:年,娘的味道
20xx,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每逢过年,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年,因娘而生,娘不在,年也就没有味道了。我出生在沂蒙山区最寻常的百姓家。60后的我是家里的老大,当时穷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奢望就是过年。
忙了一年的农民,在粮入仓之后就快进入了腊月。进入腊月之后,年就悄悄地走来。于是,人们年又开始了忙年。特别是腊八之后,年味就渐浓起来。
每天天不亮父母会喊我们起床,和他们一起推磨,推完磨后,天也就亮了。其他人各干各的,这会儿娘会坐在灶房的鏊子旁,开始把磨好的一大盆面糊烙成煎饼。有时候,我们小孩会坐在鏊子边静静地看着娘烙煎饼的样子。当煎饼快烙完时,娘也许会在鏊子上烙几个塌煎饼,也许会在烙完煎饼的草木灰里埋几个地瓜。当塌煎饼入口是那么的香,当地瓜烤好剥掉外皮,露出热腾腾的黄瓤,吃在口里是那么的甜,甚至你都无法想象当时味蕾的感觉。
进入腊月廿,年味越来越浓。娘会把泡好的黄豆到邻居家磨好,用大半天的时间在家里做一方豆腐。当生豆汁在一口大锅里慢慢沸腾,娘会把准备好的盐卤放入锅中,慢慢搅匀,立马豆腐脑就浮在眼前。这时娘会给围在一边的我们这些孩子们一人盛一碗,趁热喝下去,美美地豆味就占据了整个身体。当娘把整锅的豆脑盛入已准备好的龙布里,用力把豆浆挤出,不久,一方热腾腾的豆腐就完成了。这会我们孩子们每人都会分到一块,然后用煎面包上,再配辣椒酱、咸菜,又是美美的一顿。
过了腊月廿五,娘就开始准备炸货。支上一口锅,放上自产的花生油,开始炸油条、猪肉、山药、小虾和小鱼等。另外,必不可少的,是我们家乡的特产—煎丸子。
煎丸子是一个传统手艺,先把买来的猪脆骨剁碎(据说猪肉贵买不起),然后和豆腐、葱姜蒜等搅在一起,团成汤圆状,放在锅里煎。出锅时,丸子呈现金黄脆皮状。如果行人在我家门口路过,也会因那煎丸子的味道而驻足长闻。
一般各家通常会把炸好的杂货放在一个筛子里,随吃随取。那时我们这些孩子们在外面疯狂一通之后,会趁大人忙看不见时,悄悄的用煎饼卷炸货吃,那种偷吃的感觉真的胜于以后一种偷菜游戏的刺激。
年卅,年也就忙完了。
一大早娘就把饺子包好了,会喊我们起床吃饺子。这一天会贴贴春联、挂挂门笺、买买鞭炮,以及准备一些辟邪的桃树条子。晚上,一家人会围坐在火炉边拉呱、看“春晚”。
大年初一,鸡刚叫三遍,娘就会起床包饺子。
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儿,也许是大年初一不能杀生的缘故吧?同时娘会把我们喊起来,让我们用煮好的桃枝子水洗脸,而且千嘱咐万叮咛,洗脸水一定不能乱泼。现在想来这些可能都是辟邪、祝福身体健康之意吧!
饺子煮熟了,孩子们也起来啦。父亲会把饭桌搬到堂屋门前的院子里。饭桌上放上刚煮熟的饺子以及各种糖果,桌子前面的地上会放一堆豆秸和一些烧纸,然后把饺子、糖果、酒水等往火里放一些,同时,父亲会念念有词的鼓捣一番。我猜是给先人和老天爷而准备的吧!
随后我们会用新买的长长的青竹竿挂上鞭炮燃放(如果近亲家族有亲人去世不过三年,不能张贴春联和放鞭炮)。当这一切完成之后,我们这些孩子们吃完了饺子,会趁着黎明前的夜色到叔叔、大爷家去拜年。
一年到头只有从年三十到年初这几天,一家人围在一起过年,才能看到娘的丝丝笑容。娘经常伤感地说,你们这些孩子生在我们这样的穷家庭里,受罪啦!娘也真的也没能为......
20xx年的春节是娘最后的一个年,那个年,娘因患肝癌是躺在床上过的。娘她也自感时日不多,一家老小围在娘的身边,来感受这个以后永远不再有娘味的年。
那年过完年四个多月,母亲节来临之前,娘匆匆走完了短短64年的人生路。在之后的十多年,我最怕的是过年。没有娘的年,自己感觉到是那么的孤独和无助;没有娘的年,也就索然无味,一肚子话无人与说。
娘在,儿子再大也是个孩子!娘在,不论多么穷的年也有年味。
篇二:新年,在舌尖上走过
“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是汪曾祺老先生所怀念的故乡的食物。现如今,每到过年,我们常会泛起乡愁,却又不知它为何物,我想,乡愁就是那熟悉的故乡味道,而这味道,就是父亲,母亲做的那顿饭的味道。
偶然看到《舌尖上的新年》的宣传片,深有感触。它仿佛有种推动人的魔力,让我特别想回到家中,回到厨房,回到奶奶揉面,做菜,煮汤的时光。让人觉着,哪怕吃一口家里的一口青菜,一块腊肉,都很好。它与其他传统的电影不同,它不再是以现场制作菜肴,以记者实地走访寻觅各地美食为主线,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阐释美食的魅力。以连续纪录片的形式,围绕不同的专题,选取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展示了不同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于我而言,在静静观看它的过程,像是参与这整个过程,就在自己家一样,在亲人身边,看着他们制作美食的整个过程,近距离地感受着制作过程中独特的艺术。
《舌尖上的新年》将中国山水墨画与延时摄影艺术相结合,将诗意古朴的解说词与磁性
细腻的旁白相结合;将饱和的色彩与真实的画面相结合。再辅以青年作家阿鲲谱曲创作的原创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使画面极富质感,呈现出一种古典美。不仅景美,食物也因此而颇具立体感和美感,深深刺激着我的味蕾和神经。无论是重庆的腊肉、平乐的松皮扣、浙江的河豚鱼鲞,还是台湾的红蟳米糕、鲁中的糖瓜、苏州的七件子、抑或是广西的酿菜、香港的盆菜、广东的脆皮烧鹅……都让人那么垂涎欲滴。天下至味,大都需要经过一个精细制作,均匀调和的过程。
从温岭石塘,到黄土高原,福建闽南,到香港元朗……全国几十个地方,几十种多种美食,唤起了不同地方的人们对家乡美食的回忆。当然也唤醒了我的对故乡的回忆。家乡每逢过年,若少了一道美味,那便是我过年时的一道缺憾。那就是爷爷包的“杵豆腐”,它是爷爷的“专利”。它个头挺大,但每次我总能吃下好几个。在磨得很细的糯米粉里,加入适量的红曲粉,红曲提又增香,白糯米顿时变得通红鲜艳,取来自家熏制的腊肉,切成方形小粒,加入糯米粉中,再掺入水,反反复复揉捏,充分混合之后,取来三角形的豆腐皮,炸好的豆腐皮外表金黄香软,将其中一侧掰开,将糯米团塞满整块豆皮,最后好像一个个元宝,然后放入锅中蒸熟,火候掌握很重要,影响着它的口感及软硬。最后一道工序是炒糖油,将锅烧热,倒油,再糖,掺入黑芝麻,炒香。再将“元宝”倒入锅中来回翻炒,裹满糖油。最后,摆放在白瓷碗中,洒上葡萄干。总是在上完香,供完菩萨之后,才能下筷吃团圆饭。那时,天渐昏,香火味浓,在新年的气氛里,吃着“元宝”,有种说不出的味道,那种味道,只有过年才有,只有吃饭那时才存在。
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不仅有乡愁,也有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鸣蝉冬有雪”,不同的物候往往衍生出不同的生物,而人们和厨师所遵守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天时,尽人意”的道家思想。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时节,鱖鱼最肥,鱼质最美,人们往往在这时捕鱼入菜;酷夏降温的夜晚,是野生螺獅活动的时刻,人们往往选在这时去山中小涧打捞;而冬季,则是各种蔬菜出现的好时节,火锅,清炒变着法儿出现……自古以来,人们对待自然,往往很有节制,秉持着“数罟不入洿池”的理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美诠释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必会尊重你。食物无非是天地对人类的无私给予,因为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必须要依靠自然,但又必须慢慢学会感恩自然。
食物之美,在于烹调的过程,食物也不乏灵动美,而制作食物的过程本就是一件见证奇迹,感悟生活的过程。道家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川,粤,湘,徽等不同菜系,味道虽存在差别,除了调味技术和工艺的不同,其实本质都一样。爷爷曾经跟我说过:“炒菜啊,无论焖、煮,蒸,炒,炸,主要在于掌握火候。掌控好了,色香味俱全。若掌控不当,就白白浪费一盆菜”。不仅仅是做菜,为国为政者,抑是如此。
普通人家日子过得再寡淡,却也会因为一顿家常便饭而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永远也无法忘怀!食物萦绕心间的味道,无非就是家人之间爱的味道。人们对于滋味的留恋和对世道人心有着的某种特殊感触,是食物教会的。
[庆祝新年儿童画]相关文章:
1.新年拜年儿童画
2.新年主题儿童画
3.新年好儿童画画
4.新年儿童画大全
5.欢度新年儿童画
6.快乐过新年儿童画
7.热闹的新年儿童画
8.关于新年儿童画
9.新年的儿童画
10.过新年儿童画
文档为doc格式